匈奴的都城:城墙竟掺牛羊血铺筑(图)

时间:2025-03-31 23:27:30 作者:水韵 热度:

匈奴的都城:城墙竟掺牛羊血铺筑

导读:筑城史上,匈奴的都城以城池坚固和罕见的残暴方式引人注目。据说,当年在铺筑城墙时,匈奴人将土掺和了牛羊血来层层铺筑,然后用力夯实,再用柴烧烤,以此来保证城墙的坚硬。而每层城墙筑好就命令士兵用大铁锥锥之,如果铁锤锥出印记,就说明夯筑不坚硬,就要杀掉夯筑的人;如果士兵不用力扎,就将兵丁杀死,由此可见匈奴的残忍。



地处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城北58公里处的统万城遗址,曾是匈奴首领赫连勃勃所建的大夏国都城,它是匈奴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,也是中国北方最早、最着名的都城,已有近1600年历史。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被国家文物局列入“十五”期间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,被中国世界遗产中心列入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》。

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最新通报,2013年统万城遗址考古获得重大收获,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第三道立体防御体系,加上城外的河流和外郭城两道防御体系,当年的统万城共构筑有三道防御体系。

三道防御系统筑起最坚固城池

“马面”是城墙每隔一定距离突出的矩形墩台。去年,陕西考古工作者在统万城西城南垣的部分马面、城垣外,发现了近40个密集排列的柱洞,城墙前还发现了铺设在地上、用于扎战马马蹄的“铁蒺藜”,每个铁蒺藜由4根铁刺组成,一头向上。这种铁蒺藜可以预防敌人接近城墙。

负责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邢福来副研究员介绍说,这些密集排列的柱洞,就是《汉书·晁错传》中记载的“虎落”留下的遗迹。《汉书·晁错传》中的“虎落”指的是篱落、藩篱,用以遮护城邑或营寨的竹篱。统万城遗址发现的“虎落”,与人们常说的“虎落平阳被犬欺”的“虎落”不同,这些柱洞里面,原先插满了削尖的木桩或者竹子,以此防御敌人进攻。据介绍,有了这种“虎落”,敌人的步兵、骑兵就不能直接到达城墙,守城人可以站在12米的马面上,利用城墙和马面,居高临下从三面攻击入侵之敌,配属的武器包括弓弩和礌石(即石头)。


站长声明:以上关于【匈奴的都城:城墙竟掺牛羊血铺筑(图)- 】的内容是由各互联网用户贡献并自行上传的,我们新闻网站并不拥有所有权的故也不会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您发现具有涉嫌版权及其它版权的内容,欢迎发送至:1@qq.com 进行相关的举报,本站人员会在2~3个工作日内亲自联系您,一经查实我们将立刻删除相关的涉嫌侵权内容。